大家好,我是老台
出场依旧大佬风范
最近,国内相继发生多起火灾事故,如北京12.13电动车起火案、连云港12.9反应釜爆炸事故等,均造成了伤亡和损失,但所幸我们的消防部队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并扑灭了大火。
看完这些小弟A提出一个疑问
古代人是如何消防灭火的
是不是像下面这样?
我只想说
小伙子,你电影看多了
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啊
不过既然有人提到了这个问题
我觉得是时候讲一讲中国古代消防历史了
本着严谨治学的精神,我先花了点时间翻阅了不少古籍文献,收获颇深。接下来,老台带你一起领略一下古人消防灭火的风采。
商武丁时期,曾有奴隶放火焚烧奴隶主的粮仓,事以涂朱甲骨卜辞记录于《甲骨文合集》,这是文字出现以后,时间最早的有关火灾的实物记载资料。
周朝《周礼》则记载,朝廷设司烜、司爟、宫正三职专司火政。这可以视作我国最早的专职消防管理机构雏形。
春秋战国时期,消防管理机构内容和形式有了进一步发展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宋国人乐喜担任司城,他“知将有火灾,素戒备火之政”;而据《礼记》记载,春秋时期,夜间以火把照明,举火者须“不让、不辞、不歌”。
两汉时期,建立了都亭制度并设立执金吾一职,这使得消防管理初现立体化。西汉长安、东汉洛阳均奉行“每街一亭”,即称街亭,又称都亭(类似现在的警察局)。
执金吾:
汉朝廷负责防御和处理盗窃、水火等非常事件的官员。
金吾:
两端鎏金的铜棒,官员持之,以示权威和处理非常事件的权力。
唐朝则是建立了比都亭更具规模的消防组织——武候铺,分布于城坊之间。这种“编制消防队”(大城门100人,大坊30人;小城门20人,小坊5人),受左右金吾下属左右翊府领导,在全城形成一个消防网。每个“消防队”都配备各色灭火工具,通常为水袋、皮袋、溅筒灭火器。
小黑板 塑道学苑
溅筒灭火器:
《通典》上曾记载:“敌若纵火焚楼堞,以粗竹长一丈,锼去节,以生薄皮合缝为袋,贮水三四石,将筒置于袋内,急缚如溅筒,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,急蹙之救火”。
而到了宋朝,装备的发展、政策的迭出,使得灭火消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宋朝最先在城市中设置“瞭望火楼”,并建立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机构“潜火队”,其中经过专业训练队员则称“潜火兵”,他们通常使用专业工具来灭火。
“瞭望火楼”上专门负责瞭望的人发现火情后,立刻向楼下“潜火队”报警,下方军队就及时出动灭火。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。
也许有人会说看不清潜火楼的构造,不用担心,会十八般武艺的老台特地手绘了一副剖析图,请看下面!
怎么样,是不是值得一波666?
值得一提的是,宋朝已开始对政府一般行政职能与治安职能进行区分,城市一级设立“厢”专治烟火盗贼公事,“厢”下设“巡铺”,又称“巡警”,这在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亦有记载。
元朝的正史中并未见有关“军巡铺”的记载,但在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中却记载有与军巡铺类似的“遮荫哨所”。从构建格局相似度来推想,“遮荫哨所”很大程度上沿袭自宋朝“军巡捕”。
明朝消防体制发展逐步走向分工化、多元化。例如皇宫消防工作由禁军兼管,京城火盗事宜则有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。京城设有“红铺”112处,每铺有火丁官军10人,一些城市还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--火兵。
小黑板 塑道学苑
火兵:
地方专业消防部队,通常每组50-100人,配备水桶、藤斗、麻搭、竹梯、斧、锯等救火器具,主要是为了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火患。
此外,在仓库等处还设立厚防火墙,兼具防火防风双重功能。
清朝在一些城市则设立专职救火兵丁、义役和夫头。 他们职责相当明确, 据角色不同而配备相应灭火器具, 并且经常进行救火模拟演练,以便在救火时能各司其职,娴熟配合灭火。
清顺治后,曾出现一种新式灭火器具“水龙”,诗人吴东观描述其操作为“数人并立运枢机,呼吸纵送左复右”,意即通过压抬木质手柄,通过软水管将装在桶里的水喷出灭火。
此外,清朝末年还出现了专门消防设备--机桶,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,也可以算做是现代消防车的雏形。
讲到这里,想必大家早已深深折服。原来古人灭火消防不仅历史悠远,体制方式也处处彰显智慧。数千年来的积累结晶,也让现代消防技术得以快速发展,从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在此,老台向勤劳勇敢的祖先前辈们致敬!
文章内容系塑道学苑原创出品
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
塑道学苑通过不断创新,努力成为火安全材料领域一站式服务品牌领导者。充分融合移动互联新技术的优势,坚持内容价值性导向的原则,致力于带给行业人崭新的知识学习体验、专业的产品技术服务、全面的产业思维提升,让更多业内人士专业知识储备获得提高,产品技术问题获得解决,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提升。
迄今,塑道学苑已推出内容传播,交流培训,材料检测三大品牌服务。咨询热线:0512-62982691
更多信息请访问塑道学苑官方网站:www.sudaoxy.com